遺孤保護傘

(2009/09/04 新報)

巿道欠佳,「常規」慈善機構籌款難,打正旗號協助愛滋病遺孤的「智行基金會」就更艱難。身為國際傑青的智行主席杜聰說:「有商業機構表示,捐助智行會影響形象。」

錢少了,小朋友的日子還是要過,所以杜聰堅持不削減對遺孤在教育和生活上的資助,撐起一把保護傘,只默默的節流、開源。

這份誠意,卻打動本地的年輕名人,出錢出力出名氣支持,令受助者得以繼續學業,回饋社會。

杜聰有多年參予不同慈善機構的義務工作經驗,最反對裁減對受惠者的資助,「人家支持智行,是因為我們對國內8,000名愛滋遺孤的服務;服務少了,豈不是失卻對捐助者的承諾?」

堅持低調 名人支持

杜聰第二個反對是亂花費籌款,「見過有機構主辦餐舞會籌款,門票每張2,000元,但扣除開支後,實收200元。」加上國內法例保障愛滋遺孤的個人私隱,智行需事事低調進行,令籌募經費難上加難。

正所謂「人在做,天在看」,「智行」這份傻勁,都看在有心人眼中,紛紛支持,杜聰說:「何猷龍曾撥出珍寶海鮮坊,贊助籌款活動的舉行;徐子淇擔任活動大使之外,丈夫李家誠撥出美麗華酒店,作舉行活動之用,都有助增加籌款數目。」

賣環保袋 探新路向

為了增加常規收入,智行近年嘗試售賣年曆和月餅,杜聰表示,「前者有人贊助,後者是賣一個,算一個。」在今年5月,機構邀得百多位藝人、藝術家參予環保袋設計活動,透過拍賣和公眾認購,為機構帶來捐款,也帶來發展楔機,杜聰說:「會多辦這類活動,如反應理想,有望成立社會企業,增加機構收入。」

辦夏令營 友情支持

艱難得來的經費,除了用作常規用途外,在剛過去的暑假舉辦了數次夏令營,讓香港學生和國內愛滋遺孤交流,「活動包括畫畫、音樂,讓少年人抒發感情,是一項很好的心理治療。也特地參觀大學,幫助少年人確立目標。更重要是透過短短數天的交流,讓一直備受鄰居、同學歧視的愛滋遺孤,感受到人間有情;在離別時,中港學生都建立友情,顯得依依不捨。」

創業培訓 助人自助

另一個暑期項目是資助愛滋遺孤回到鄉間服務,杜聰說:「雖然他們只是中學生,未有能力搵錢,但是可透過為社區內的小朋友補習,回饋社會。」

令杜聰更感欣慰的,還有這則「我們現在資助了68名少年人完成大學課程,而其中11位大學生更投入機構的工作,以自身的經歷助人。」

眼見遺孤一一完成學業,問杜聰何時功成身退,他說:「得先解決錢這個問題。」

他舉出一個彷似是循環,又似宿命的例子,「一名正接受治療的愛滋病友因無力從事農務,所以在家中進行爆竹的外發加工工作,誰不知因為誤燃家中爐火,在爆炸中死亡,遺下子女。」

不過,杜聰就是要突破這種宿命,「這觸發我們與北京的學習單位合辦創業課程,希望參加者在接受培訓後,可以在原居地進行安全的生產,如有機耕種或農場等,讓他們憑兩手戰勝逆境。」

一個承諾 當守護者

作為基金會的主席、義工,杜聰每年有5、6個月在多個省份工作,他直言不是不累的,但每當想起8年前的一幕,總會打起精神,「2001年,我們到華中地區鄉鎮了解居民因賣血感染愛滋的情況,當時一位病入膏肓的父親對我說,『自知命不久矣,希望可以照顧我的孩子……』我就承諾照顧他們的學業。」

由對一位父親的承諾開始,當時先後在瑞士某銀行擔任聯席董事、法國某銀行副總裁的杜聰漸漸退下火線,專心當上千百名遺孤的守護者,「在艱難的日子,慢慢做,繼續做,路一定可以走下去。」

欣然的為被受歧視的少年人,帶來希望與明天。

智行基金會小檔案

在90年代,中國華中地區許多貧困農民以賣血賺取金錢維生,並因而死於愛滋病,觸發起遺孤潮。

智行基金會於1998年成立,在2002年成為香港註冊慈善團體,以協助該區愛滋病遺孤為己任,重點工作為基本資助、獎學金及按需要補助金

網址:http://www.chfaidsorphans.com/

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 Chinese (Traditional) Chinese (Simplified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