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編崑曲名劇  發揚文化瑰寶  白先勇令外國人哭了

(2008/11/23 星島日報)

一篇《驀然回首》被編入了中學會考課程,令香港無人不認識台灣作家白先勇。不過,大作家近年卻減少寫作,把時間用於把幾被遺忘的中國傳統文化瑰寶崑曲發揚光大。

近日,自稱「崑曲義工」的白先勇更遠道來港,把崑曲藝術帶給香港人,更通過崑曲為內地愛滋遺孤籌款。

既能滿足自己的興趣,又可為善積德,71歲的白先勇人生若此,夫復何求!

白先勇雖然年逾70,但近年他全心全意當起「崑曲義工」,自從他把傳統的《牡丹亭》注入活力,炮製出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後,他即努力把此劇帶到世界各地公演,至今已演出了160場,成績斐然。

近日,白教授就率領內地崑劇團來港,於理工大學上演《玉簪記》等不同劇目的崑劇。白教授果然精力過人,在6場演出開展之前,仍抽空出席智行基金會主辦的慈善籌款晚宴。

當晚他成了全場主角,出席晚宴的文化藝術界名人都變身為小粉絲,爭相跟他合照,甚至準備了他的著作,排隊向他索取簽名,場面熱鬧。

白教授除了呼籲來賓捐款給智行基金會,更捐出10套個人作品集拍賣,甚至充當說客,上台介紹好友奚淞捐出的觀音卷畫,為了幫助內地的愛滋遺孤,他不惜出錢出力,足見他的善心。此外,他又帶來了《西廂記》崑曲及唐代古琴演出來娛賓,令在座賓客都聽出耳油。

觀眾中場離座好驚險

行善之餘,他當然不會忽略他的「情人」崑曲,早前他又風塵僕僕地出席了商務印書館的崑曲講座,大談推廣崑曲的苦與樂,場內過百個座位座無虛席,甚至有視他為偶像的中文系應屆畢業生特別穿上畢業袍跟他合照,場面感人。

白教授表示,他先後把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帶給英美、希臘、中港台等地的年輕人,其中最驚險的可算是到美國大學的首場演出,「門票是全部賣完了,入座率亦很高,但是到了中場休息時間,很多人都離座去了,我就想,外國人聽不懂,他們是否不會回來,愈是等待愈是緊張。但到最後,發覺他們一個都沒有走,統統回來了!」

在演出期間,他十分留意觀眾的反應。音樂一起,他就看到有華人哭起來,但他卻沒有因此而滿足,「一聽崑曲就落淚,很明顯只因為民族感情。但想不到,散場時全場觀眾也站立起來,拍掌10多分鐘,有些外國人亦被感動得流淚,我就知道我們通過考驗了!」但他表示不會因此而心足,「我只是個開始,希望更多人開始認識崑曲,但說到滿意,永遠都不會滿意呢!世界太大了!」

近年他專注於推廣崑曲,讀者都擔心他不會再推出文學作品,他就叫大家放心說:「我在寫父親(白崇禧)的傳記,很多人都叫我寫快一點,我都希望很快可以推出!」

能夠同時兼顧崑曲及寫作工作,不禁令人羨慕他的魄力,看他的樣子,還是跟教科書上年輕時的模樣相差無幾,就更令人佩服。說起養生之道,他笑說:「沒有甚麼,可能因為每天都練氣功。(文化藝術的滋養有關嗎?)也許有幫助吧!」

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 Chinese (Traditional) Chinese (Simplified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