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行前大班 食脑助爱滋孤儿

(2006/05/07 明报)

胖墩墩的杜聪外表予人中年发福的感觉,他笑解嘲:「我空虚便会吃东西。」事实上,创办智行基金会,杜聪每月要有两个星期到河南爱滋村探访孤儿,他那厚重体型,道出了这份工作背负的沉重心理压力。

杜聪人如其名:聪明。毕业於哈佛大学,30岁当上跨国投资银行副总裁,年薪过百万。几年後,他毅然离开中环的大班椅,跑到内地的爱滋村,希望接受更艰巨的挑战。现在,38岁的他,希望藉今天「世界爱滋孤儿日」让大家明白:「做慈善,其实跟做商家一样,要食脑。」

任职投资银行时,杜聪经常回内地视察发展项目。有次他到贵州,看见穷困的村民多以卖血维生,加上农民对性安全认知贫乏,爱滋病因而透过血液大肆传播。村民明知卖血风险高,但为了解决「明天没饭开」,宁愿几年後离开人世也要卖血。一包200毫升的血,收50元人民币,比起耕田挣钱来得快而多。

有壮汉卖血後,要求血贩将最值钱的血清素提炼出来,再将血浆注射回体内,好让他的体力迅速复元,再度卖血。杜聪97年初次看到卖血情景,想晕想呕,心坎突然响起了一把声音:「你要做点事。」

弃百万年薪 创办智行基金会

中年一辈因卖血感染爱滋病死去,遗下一批失去双亲的孤儿,杜聪看见爱滋村里一双双天真的眼睛,有感「这就是人世间最大的悲剧」。

同年,他到西藏旅行,看见僧侣手持两件法器,一个代表智慧,一个意味慈悲,没有宗教信仰的他有感而发:「要帮助孤儿,不能单靠善心,还要用一点办法。」翌年他创办智行基金会,名字的意思就是「用智慧来行动」。2001年他决心离开商界,用脑兼用心,投入爱滋病拯救工作。

杜聪每次到爱滋村的任务包括交学费丶送文具乾粮等小礼物,还有与当地政府商讨对策。可是政府行事保守,担心爱滋村消息传出後,打击商人到来投资的意欲,救援进度因而被拖慢。

爱滋村一名9岁孤雏每次见到杜聪,总会大喊:「杜叔叔,谢谢你请我吃东坡肉。」这个男孩很懂事,杜聪记得他在父亲病重时,一个人用木头车将父亲推到屋外,希望让爸爸吸点新鲜空气。後来父亲去世了,男孩写道:「当自己陷入泥泞中,不要老想靠别人,摆渡生死的小船,掌握在自己手中。」小小年纪,满怀志气。另一个11岁小女孩,父母及妹妹都染上爱滋病,家中只有她是健康的,「妈,你不如卖了我,那你就有钱买药了。」女孩的父亲患病後,曾坚持到地盘工作,希望挣多点钱留给女儿,但两个月前终於敌不过病魔死亡。父亲在生死弥留的那天,女孩在学校上课时突然有不祥预感,老远也要跑回家见父亲最後一面。有孤儿曾对杜聪说:「妈妈生前在织颈巾,我只希望把它织完。」一句感性的话,令杜聪深信失去至亲的创伤,难以一下子复元。他希望让孤雏在熟悉的家乡正常成长,但也担心他们长大後,接触外界时遭到歧视。

千万海星等救援 救一个是一个

单身未婚的杜聪感慨道:「将来我结婚,会考虑不生育,而是领养孤儿。」杜聪相信《海星的故事》里讲的一回事:老伯带孙女在沙滩散步,眼见成千上万的海星被潮水到岸上,老伯随手拾起一只海星,使劲把它抛回海中,孙女问:「你救了一个,能救一万个吗?」老伯说:「也许我只是救了千万分之一的海星,但对那只被我抛回海中的海星来说,我已救了它的全部,它亦因此才得以活下来。」

聆听心声

杜聪每次到内地,都会聆听孤儿倾诉心声,希望小朋友的内心得到安慰。

世界爱滋孤儿日

今天是「世界爱滋孤儿日」,智行基金会创办人杜聪希望更多香港学生能帮助内地的爱滋孤儿,发起了「学生做得到」捐助运动。基金会捐款热线:25170564。

杜聪走上前线,感动了不少爱滋孤儿,有孤雏给他写信,以真挚的文字表示道谢。

明报记者卢曼思

(秦伟摄)

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 英语 繁体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