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等有能力了 我会公开身份帮别人”
(2007/08/07 南方日报)
艾滋病家庭受助大学生顺利毕业踏上工作岗位
本报讯(记者严艳 实习生谢尚)
「智行」基金会创始人杜聪近日抵穗,当年受其资助的艾滋病家庭学生阿康(化名),在上周日和父亲一起赶来与其见面。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踏上工作岗位的阿康表示,当年杜聪资助他时,唯一想要的回报是要他好好读书,等有充足能力时,公开身份,站出来帮助别人。
「他只是让我好好读书」
提起杜聪,阿康这个河南小伙满怀感激。
在阿康上大学二年级开学前,一直在外打工的父亲突然发病。
当时不知道是艾滋病,诊断费就花了一两万。家境更加拮据,阿康的大学学费也出现困难。
在两年前的夏天,阿康得知「智行」基金会资助的消息後,到县防疫站里的「智行」办事处提交了资助申请。
阿康回忆。「他没有对我提什麽要求,说唯一想要的回报就是要我好好读书。」阿康说。
在「智行」基金的帮助下,阿康大学後两年,每个学期都能拿到四五千元学费。在成都念大学的阿康今年刚毕业,在杜聪的推荐下,来到广州一间港资企业上班。
「还是能坦然接受现实」
阿康来自河南省一个小村,十几年前,母亲在村里「跟风」式的一次卖血,就感染了艾滋病,继而传染给父亲。「当时家中经济不算很困难,母亲也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卖血。」回忆当初的不幸,阿康两父子言语中有些唏嘘。
扣上一个在外人眼里充满恐怖色彩的符号--「艾滋家属」,阿康的心态还算很好,「我还是能够坦然地接受这个现实。平时不去想它,就没什麽了。」
有能力帮人时会站出来
2004年,父亲病情得到控制,身体逐渐恢复後继续到广州打工。「现在我都是自己扎针,一个星期要扎一次。」阿康父亲提起右脚,指着下半腿对记者说。
除了打针,吃药也是很必要的。
每次回河南老家,阿康父亲都要带来当地政府免费发放的药,随时吃药。幸运的是,同样染病的母亲一直在家没有发病,这几年都靠吃药稳定病情。
现在家庭的总体情况已基本稳定下来,阿康终於松了一口气。但「艾滋病」仍是阿康一家的隐忧。阿康说,现在的工作单位对他的评价很好,努力工作,多赚点钱,才是现在他最主要的考虑。
阿康说,有一天,当他有充足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时,「我会公开自己的身份,站出来去帮助别人。」就像杜聪一样,「放弃自己的工作,全身心投入志愿者的工作。」
智行基金会
「智行」基金会是有「艾滋村义工」之称的杜聪先生早年创立的,以资助受艾滋病影响的学生受教育为工作重点。5年时间有4000多名学生受到资助。
杜聪也由於长期致力艾滋病公益事业,继去年获得「世界杰出青年」荣誉後,今年又荣获有着「亚洲诺贝尔」之称的「菲律宾麦格塞塞奖」突出表现领袖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