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聰:在銀行家和慈善家之間穿梭 (2004/06/20 亞洲週刊)   真正的年輕有為,不到30歲就成為跨國銀行副總裁華爾街新貴,緣何拋棄百萬年薪與慘景噩夢為伴?   從華爾街到艾滋村你到底走了多久7一人分飾兩角你如何能夠舉重若輕,從容應對?李瑤“銀行界可以沒有杜聰。 但這些藏子需要我” 從預約到見面,杜聰的採訪歷經了半個月周折,與他往來郵件,經常是凌晨三四點鐘收到回复。   未見面時我便知他的生活狀態猶如飛速旋轉的陀螺。   即便見面時,他仍在參加電話會議,示意我再給他些時間,為此不住道歉。   眼前的男子,一身職業人打扮,神情專注,眼布血絲。特別之處是左手執筆。   等他處理完了手頭的銀行工作,我問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:你每天的平均工作時間是多少?“能睡三四個小時”他沒有正面回答我。   一個人,兩個身份,白天的銀行家,夜晚的慈善家。   從哈佛大學碩士畢業後,杜聰便加盟了瑞士銀行(LJBS)紐約分部。   27歲時,就任瑞士銀行駐香港聯席董事,29歲已是法國一家銀行的副總裁,名副其實的華爾街“新貴”。   回憶那段生活,杜聰說,華爾街的工作是新奇刺激的:那里有頂級的工作環境、最優秀的同事、出類拔萃的前輩,甚至連對手都是一流的。   對於年輕的杜聰,每天都充滿了新鮮感和成就感,一個接一個項目做下來,年輕的銀行家快速學習、積累、進步…·一成為“華爾街出色的銀行家”仿佛是他一種順乎其道的安排。   然而,命運的劇本早巳為他設計了另一個角色——抗艾義工。   […]